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EV71型等)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。
传染源: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亦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。
易感人群:主要为学龄前儿童。
流行特点: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。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。此病传染性强,传播途径复杂,流行强度大,传播快,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。手足口病没有严格的地区性,发病季节以夏、秋季多见,6-7月份为发病高峰。
临床表现:潜伏期一般3-7天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,咽痛,口腔内疼痛和皮疹,在手、足、臂出现丘疹、疱疹,可自愈,不留痂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,预后良好。少数病例可有脑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,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。
预防措施:
1.托幼机构做好晨午检,发现疑似病人,及时隔离治疗。
2.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如饭前便后洗手、勤洗澡、勤洗手等,要饮开水,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,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。
3.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,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4.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,还要让孩子休息好,适当晒晒太阳,增强自身的免疫力。
5.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和卫生,家庭成员的衣服、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。家禽家畜要圈养,避免人畜混住一处,尤其要减少儿童和家禽、家畜的直接接触。
6.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,家长一起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;同时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,更不要用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喂食孩子。
7.发现患病幼儿,应立即动员家长对患儿进行医院或家庭隔离治疗,直至疾病痊愈(痊愈证明开具时间,往后延一周)方可返校。